首页 > 行业动态
守护城市生命线!安徽带着“合肥模式”来了

首图.gif

你所居住的城市安全吗?


前段时间,郑州在大雨中的窘迫引起很多人的深思,如何让我们的城市更安全、百姓更安心。


人类城市发展史表明,安全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底线。


最近,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合肥模式”脱颖而出。前不久,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的意见》。


图片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城市生命线是什么?


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力、电梯、通信、轨道交通、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等系统,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被形象地称呼为“城市生命线”。


桥梁矗立空中,管网深埋在地下,过去对于风险隐患难以感知、发现。如今,借助城市生命线“风险可视”。

2.jpg

走进位于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的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内,巨大的电子屏上,显示着燃气、供水、桥梁等城市“生命线”的实时监测情况。比如,针对每个被监控的桥梁,会显示位移、加速度、应变等多类型曲线。这些曲线随着车辆驶过桥梁而呈现不同变化,一旦出现超载、桥梁受损等危险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


图片

合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探索出以场景化应用为依托、以智慧防控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市场运作为抓手的城市安全发展新模式。

目前两期工程完成建设,覆盖51座桥梁、822公里燃气管网、760公里供水管网、254公里排水管网、201公里热力管网、14公里中水管网、58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共2.5万个城市高风险点,布设100多种、8.5万套前端感知设备,透彻感知各类型城市生命线运行状态。

3.jpg

透彻感知离不开科技“硬核力量”,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研发了一批国内首创产品,燃气传感器在地下空间使用寿命达5年,供水管网检测智能球在25公里范围内泄漏定位精度达到2米。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支撑,融合多项信息技术,建设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深度挖掘城市安全运行规律,让城市拥有物联化的“隐蔽网格员”,进而实现城市安全运行风险的及时感知、早期预测预警和高效处置应对。


图片

当隐患正在泥土之下


“滴滴滴……”7月20日22时17分,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内,燃气专项值班员罗开亮的电脑上突然弹出了预警信息,显示大屏红灯开始闪烁,并发出告警声音。


隐患正在泥土之下,而预警信息已经掌握在我们手中!